~「“凋謝”的“謝”,和“謝謝”的“謝”是同一個字,說明了生命完成之後其實是可以充滿謝意的,謝謝是一個很根本的善意。花謝了也是一個善意,因為它覺得已經完成了自我的生命,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掉落的花變成泥土,滋養著下一個生命,每一朵掉落的花都是一次善意,整個宇宙都在告訴我們這一點。」
歷史上有兩位很讓我佩服的老師,
第一位是基督教《聖經》的布道者耶穌,
耶穌講過一句很精彩的話。他帶著十二個門徒走路,
看到路邊有野生的百合花,就說,你們知道嗎,
即使在所羅門王一生最富有的時候,
國庫的寶藏都比不上這一朵野百合。
我覺得這是《聖經》裏了不起的一句話。
不知道那十二個門徒領悟了多少,可是這句話留在《福音書》裏,
變成一個對善與美最高的解讀。
他的意思是,生命的生長高於帝王的權力和財富。
這也是儒家講的仁的原點。
第二位是在印度菩提樹下講課的佛陀,也就是釋迦牟尼。
他每次講課,學生就抄筆記。現在讀《金剛經》,
裏面有“如是我聞”之類的話,意思就是“我當時聽到他這樣講”。
佛經全部是學生的筆記,佛陀這位老師從來沒寫過書,他只是在講。《金剛經》是他講的,《維摩詰經》是他講的,
《法華經》也是他講的,他講了太多太多的經法。
有一天他累了,到菩提樹下鋪好布盤膝而坐,不想講課了。
學生想:我們大老遠跑來,你不講課我們怎麽抄筆記?
大概就有一點抱怨。佛陀那天所做的事情非常有趣,
他從地上撿了一朵落花給大家看,從右移到左,又從左移到右,
一句話都沒有說。所有的弟子在發呆、驚慌,老師要幹嘛?
今天發瘋了?為什麽不講課,只是拿花給我們看?
他的大弟子迦葉卻笑了。佛陀把花遞給迦葉,
說我一生講的經都在這一朵花裏,不是靠文字傳,
也不是靠語言講,後人將之歸納為“心心相印”四個很美的字。
我在大學教了幾十年的書,相比這兩位老師覺得慚愧。
因為我不敢用花來講美。可是如果將善與美還原到出發點,
我相信是一朵花的綻放。祝福宇宙和天地之間永遠有花的綻放,
而花兒各自用不同的方式在完成自己。
因為我常常講美、講花,別人就問:蔣勳,
老實說你喜歡玫瑰還是百合?我就很為難。
因為喜歡玫瑰就對不起百合,喜歡百合就對不起玫瑰。
它們是用自己的方法在完成自己,為什麽我一定要去排名次呢?
人們常常把人世間很多目的性、功利性的邏輯用在自然當中,
永遠要排名次。
玫瑰的顏色漂亮嬌嫩,它在完成自己的某一種美。
花兒綻放都有很清楚的動機,例如油桐花是為了要傳粉,
因為傳粉才能結果。所以花開放的目的是什麽?
我們說“招蜂引蝶”。這四個字用在人的身上可能不太好聽,
比如說女孩子招蜂引蝶。可是花真的是為了招蜂引蝶。
在開放的三四天裏,如果蝴蝶、蜜蜂沒有把它的花粉傳播出去,
它等於白活了。它的生命必須在這短短幾天當中完成。
大部分有顏色的花裏,黃色跟紅色最多。
因為黃色的明度最高,紅色的彩度最高。
蜜蜂跟蝴蝶是複眼,如果色彩不強烈,它們不容易看到。
而競爭力越強、生命力越強的花,越容易讓昆蟲看到。
有一首歌叫《情人的黃襯衫》,因為在談戀愛的時候,
人們常常很喜歡穿明黃色,希望被人看到。
很少會唱《情人的黑襯衫》。
花其實是在體現這個真理,用明亮的色彩跟蜜蜂和蝴蝶說:
我在這裏,我在這裏,趕快幫我把生命完成。
而花在授粉了之後很容易就枯萎、雕謝。
我們現在用到“謝”字,“凋謝”的“謝”,和“謝謝”的“謝”是同一個字。
聯想起來,我覺得生命完成之後其實是可以充滿謝意的。
如果我跟一個人說謝謝,那是很善意的,謝謝是一個很根本的善意。
花謝了也是一個善意,因為它覺得已經完成了自我的生命。
過去覺得花雕零了是悲哀的,凋零是死亡。
可是詩人卻說:“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掉落的花變成泥土,滋養著下一個生命。
這講的又是善意。每一朵掉落的花都是一次善意。
整個宇宙都在告訴我們這一點。
如果我說喜歡玫瑰,因為它有色彩,可是我馬上就覺得對不起百合。百合是白色的。黃色、紅色的花可以用顏色吸引昆蟲授粉,
白色的花呢?梔子花、含笑花、玉蘭花,好多的花是白色的,
它們不是靠色彩,而是靠香味、靠嗅覺告訴昆蟲:我在這裏,
趕快替我傳播花粉。生命在用不同的方法完成自己。
有時候嗅覺傳播的範圍比視覺還要遠。
在美的世界裏,每一個生命完成自己的方式都不一樣,
所以我們不應該厚此薄彼。我跟很多父母說,
如果有兩個孩子,你不要做比較,否則孩子壓力很大。
我哥哥是運動型的,他青少年時候就練健身,
有兩副胸肌、六塊腹肌,走出去人家都覺得他好帥。
我媽媽就說:你看你哥哥那個身體……而我身體比較,
我就覺得我最好還是做我自己,
因為無論怎麽練也練不到他那個樣子。
善與美如果結合在一起,
其實是在鼓勵每一個生命用他自己的方式完成自己。
這也是莊子講的“天地有大美”最高的祝福。
在今天的時代,孩子們從小讀書就一直在被比較,
不斷地列名次,不斷地用分數去排隊,永遠解脫不了。
現在一切東西都是排名次,我年輕的時候好像還沒有這麽嚴重,
所以我好同情現在的年輕人。他們沒有辦法解脫掉,
沒有辦法證明自己完成自我的方法不是靠排名次,
其實每個人都想做自己。把自己納入到排比當中,
可能是削足適履,反而毀壞了生命的健康。
我們從很多大自然的現象當中談善、談美,
應該可以看到善與美一直是哲學裏非常重要的議題。
它不僅僅體現在社會裏、在種子的世界裏、在花的世界裏、
在任何生物的世界裏,都體現著善與美最高的生命原則。
如何把它找回來,我想是善意裏面最重要的東西。
作者:蔣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