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4月28日 星期二

宮崎駿動畫里的台詞

內心強大,才能道歉,但必須更強大,才能原諒。

愛,不是尋找一個完美的人,而是學會用完美的眼光,
欣賞那個並不完美的人。
如果方向錯了,停下來就是前進。
要努力做一個可愛的人,不埋怨誰,不嘲笑誰,也不羨慕誰,
陽光下燦爛,風雨中奔跑,做自己的夢,走自己的路。
想開了就是凈土,想不開就是地獄,憂鬱了就是人間。
相信我,我們可以更快樂,因為童真只是一種態度。
夢想不會逃跑,會逃跑的永遠都是自己。
或許不是我們變了,而是我們越來越接近真實的自己。

2015年4月27日 星期一

逆增上緣

在臉書看到一位醫生說他被一人酸困擾了二天,他的朋友給他的回覆,

我覺得這是智慧之言,值得参考~~摘錄如下


等一下......


5800讚的同時,被一人酸可以接受。笑一笑,揮揮手,燕雀安知鴻鵠之志,

也就過去了。


但是、但是~~~


「自己困擾了二天」,這就非同小可;簡單來說,這人已經不是酸民,

他是老師。


他說了什麼已經不重要,「你為何如此不平靜」才是重點!


他一定說中了你內心的某一點,撞擊到你某個重要的價值觀;


因此,這是瞭解自己很重要時機。


回答自己幾個問題:


你不平靜,是什麼樣的情緒?


在這樣的情緒中,哪一個價值觀被誤解了?受到委屈?


這個價值觀可以重新釐清嗎?哪個部分是不能妥協的?

哪個部分其實可以有所修正?


用釐清後的價值觀在看一次他的評語,有不同的感受嗎?


「逆增上緣」大概就是這個意思。

2015年4月24日 星期五

人永遠記得別人欠他的債,卻不記得欠別人的錢。
不要難過,記仇不記恩是大腦的本性

人對兒女比對父母好,那是自然的定律,不必自怨自艾。


現代的青少年把隱私看得比天還大,所以父母不要去扮偵探,

有話跟孩子好好講,青春期的孩子最渴望的是父母的尊重,
你把他當大人看待,他會以大人來回報你。

一個被尊重的孩子才會自重,當孩子懂得自重自愛時,
他就能從心所欲不逾矩,你對他的教養就完成了。

2015年4月22日 星期三

臨觀之義相通於損益乎?

臨觀之義~或與或求。
求、與分明。而臨重與,與中有求。觀重求,求中有與。原為因果。

如損與益卦,損下益上為損,損上益下為益。
是益中有損,損中有益,原相通也。

損益兩卦,與臨觀同,皆為相綜之卦。
山澤損與地澤臨下卦皆為澤。風雷益與風地觀上卦為巽。


是臨之用~通乎損。觀之用~通乎益。損猶與也,益猶求也。
與人以物,在與者自為損。求人之財,在受者自為益。此一義也。

而與人雖損其物,卻益其德,是損而益也。
益人雖謂之惠,而受者或傷其廉,是益而損也。
故臨觀之用,或與或求,正與損益同道。


2015年4月2日 星期四

這才有意義

「我渴望能見你一面,但請你記得,我不會開口要求要見你。

這不是因為驕傲,你知道我在你面前毫無驕傲可言,而是因為,

唯有你也想見我的時候,我們見面才有意義。」

—— 西蒙‧波娃,1950年寫給美國青年作家艾格林的《越洋情書》

笑一笑精神好


             急智問答

 選美決賽場上的急智問答~~~

主考官問:裙子與鳥籠不同之處在那裡?
             
《季軍》的回答:裙子裡沒有鳥,而鳥籠裡有鳥。             

《亞軍》的回答:女人穿的是裙子、男人穿上裙子~~~就是鳥籠。
               
《冠軍》的說:打開鳥籠,鳥會飛出去,打開裙子,鳥會飛進來!
               

侯文詠:習慣揹著問題前進,是很好的事

【專訪】侯文詠:習慣揹著問題前進,是很好的事!
——節錄自Babehome採訪 (1)
小時候我們寫考卷,都習慣以最快的速度解答所有題目,然後考試一結束,所有問題就都被拋諸腦後,這就是我們面對問題的慣性:「遇到問題、迅速解決」,但侯文詠卻認為,如果碰到問題總是想「趕快」解決,那就會變成一個很「無聊」的人,因為「你會習慣活在沒有問題的那一層」,所以他主張「如果願意跟問題相處,那就揹著問題吧!因為,有揹著問題前進是很好的事!」
■重要的不是『答案』,而是『面對問題』的能力
「興趣可以當飯吃嗎?」、「怎麼度過低潮的時刻?」這些問題在侯文詠抽絲剝繭的分析之後,解答都漸漸浮現,但他認為重要的並不是「知道答案是什麼」,而是「面對與處理問題的能力」。
「解決問題,通常要經歷一連串思考的過程,當你遇到一個待解決的問題時,如果曾經思考過類似狀況的各種面向,就夠靠著曾想過的那些力量去回應。有這些思考的能力,在面對問題時,就有能力適應問題、或是改變自己,如此問題或許就可以獲得解決。」所以,侯文詠習慣揹著問題,讓問題與問題彼此牽動,往往在某一個瞬間,就會有「忽然想通」的感覺。
抱持著和問題和平共處的智慧,侯文詠特別提到年輕人更應該要有「習慣面對問題」的適應能力,他認為:
「答案是一種你學會、既有的東西,那不見得幫助你應付不斷改變的世界;一個年輕人最重要的,並不是學會了什麼、或是擁有了什麼,而是『能適應環境改變,以及在改變中不斷適應學習的能力!』這種能力可以決定一個人後來是否可以在社會中生存,但它卻不是可以從課本中學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