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7月30日 星期三

遙祭黃爸爸

親愛的黃爸爸:
     
   現在您正跟隨著 佛祖的引導往西方極樂世界修行~~

沒有去澎湖為您送行,望您老人家見諒!

您在世時終身為媽祖效勞,您是一位有福報的慈祥老人家,

連女兒的朋友都如此疼愛,讓我感激在心!

您有好的子女,好女婿,各個有成,讓人羨慕,

也讓後代子孫效法您的精神,正是積善之家必有餘慶最好的典範!

我在台北遙祭您老人家平安一路好走~~
                         
                                                      寶貴叩別

2014年7月22日 星期二

9年半

今天又做了一個大動作~~憂喜參半

既然是早就做的決定,心也就篤定不變!

沒錯這樣就對了,兩個老人好像放下一塊大石頭般,

毫無罣礙更顯輕鬆~~~



2014年7月20日 星期日

逆轉人生


記得20年前,女兒說她以後會照顧爸爸,因為媽媽會照顧自己,爸爸不會!

現在呢?我太依賴老公了,我已經不太會自己生活的人了,我希望走在老公之前,

這是很自私的想法,卻也是迫於事實的問題,他很健康,我很脆弱!

昨晚~我跟老公說:我逆轉人生了~~

誰會料到?以前事事項項大大小小都必須承擔的女人現在卻樣樣鬆垮?

是中了老莊的毒?<喔喔~~別誤解太上老君>

以前連一杯水都要妳幫他倒的男人,現在可以侃侃而談市場哪家蔬菜比較新鮮!

所以世上沒有絕對改變不了的事,只是時機未到,其實換個位置也不錯~~

人生注定擁有多少,必須做多少,似乎早有一個定數!


2014年7月18日 星期五

氣度

有一位同學因為他生病了,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不時會干擾到教室的安寧,

及老師的思緒~~

最讓人感動的是~~~

有人反應了,老師卻說:我們一起幫助他,一起治療他吧!

這是何等的氣度呀~~

刪除惡夢

今天做了一個超棒的動作~~~

刪除所有的惡夢!

2014年7月13日 星期日

卓別林:當我真正開始愛自己

卓別林:當我真正開始愛自己
查理·卓別林,默片時代的天才喜劇電影家。
也是一位悟道者。
德語詩《當我真正開始愛自己》,作於他70歲生日當天。
這位時年古稀的藝術家,歷經滄桑之後,心靈無比寧靜平和。
他聽到了神的寂靜之聲...

當我真正開始愛自己,
我才認識到,所有的痛苦和情感的折磨,
都只是提醒我:活着,不要違背自己的本心。
今天我明白了,這叫做
『真實』。
當我真正開始愛自己,
我才懂得,把自己的願望强加于人,
是多麼的無禮,就算我知道,時機並不成熟,
那人也還沒有做好準備,
就算那個人就是我自己,
今天我明白了,這叫做
『尊重』。
當我開始愛自己,
我不再渴求不同的人生,
我知道任何發生在我身邊的事情,
都是對我成長的邀請。
如今,我稱之為
『成熟』。
當我開始真正愛自己,
我才明白,我其實一直都在正確的時間,
正確的地方,發生的一切都恰如其分。
由此我得以平靜。
今天我明白了,這叫做
『自信』。
當我開始真正愛自己,
我不再犧牲自己的自由時間,
不再去勾畫什麼宏偉的明天。
今天我只做有趣和快樂的事,
做自己熱愛,讓心歡喜的事,
用我的方式,以我的韻律。
今天我明白了,這叫做
『單純』。
當我開始真正愛自己,
我開始遠離一切不健康的東西。
不論是飲食和人物,還是事情和環境,
我遠離一切讓我遠離本真的東西。
從前我把這叫做“追求健康的自私自利”,
但今天我明白了,這是
『自愛』。
當我開始真正愛自己,
我不再總想着要永遠正確,不犯錯誤。
我今天明白了,這叫做
『謙遜』。
我當開始真正愛自己,
我不再繼續沉溺于過去,
也不再為明天而憂慮,
現在我只活在一切正在發生的當下,
今天,我活在此時此地,
如此日復一日。這就叫
『完美』。
當我開始真正愛自己,
我明白,我的思慮讓我變得貧乏和病態,
但當我喚起了心靈的力量,
理智就變成了一個重要的伙伴,
這種組合我稱之為,
『心的智慧』。
我們無須再害怕自己和他人的分歧,矛盾和問題,
因為即使星星有時也會碰在一起,
形成新的世界,
今天我明白,這就是『生命』!
(卡琳收藏;陳曉新編譯)

2014年7月12日 星期六

易知易行

王冠雄說他入演藝圈的第一天在化妝室遇到高振鵬先生

高叔叔告訴他一件事~~

你千萬記得,看到的事不要說,沒看到的事不要問,

保證你在這個圈子裡沒是非!

真是簡單易知,不管你在哪個圈子,做人本該如此~~

敢問我們做得到嗎?

難矣~~~


2014年7月4日 星期五

誠、仁、元

【金毓良言】

「不誠無物」,什麼是「誠」?「誠」可以生物,因為什麼?

「不誠無物」,沒有「誠」就不能生物。

什麼是「仁」?若杏仁、桃仁,沒有「仁」也不能生物。

什麼是「元」?「大哉乾元,萬物資始」,「至哉坤元,萬物資生」。

所以這三個擱在一起,「誠」、「仁」、「元」都是生,

這三個放在三個不同的地方,就叫不同的東西,根本是一個東西,

放在《易經》叫「元」,放在萬物叫「仁」,放在本體上稱「誠」。

讀書不滾瓜爛熟,不能成為思想。

【摘錄自許晉溢《毓老師講中庸》p238】